與大師呼吸同一片空氣——Moodboard的高級變奏
2020-01-16 00:00:00
今年北京的夏天格外炎熱,但是在這座蒸汽騰騰的城市,仍然有很多充滿熱情的小伙伴參與到今年的夏令營中,我想通過今天的文章分享一些他們的學習收獲和我的教學感受。
我發現課程參與者大多數都是大學一年級或者二年級的學生。對Fashion&Textile專業還有很多迷思,也有很多向往。通過課程中和他們的深入交流,我認為在開始一個系統性的創作學習課程之前,最應該培養的是同學們的敘述能力(這里的敘述性指的是運用視覺去講故事的能力)。
TUTOR 本期分享導師 SIYANG MENG 碩士—倫敦時裝學院 本科—上海東華大學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 MA Womenswear 孟思陽以全A成績畢業于倫敦時裝學院女裝設計研究生專業,倫敦時裝周期間,畢業作品“ Mind-Bending”在16MA 發布會上壓軸出場,其作品登上多家雜志,其中包括 《Vogue UK》,《Vogue Japan》,MIKO的服裝被稱為“冷詼諧主義”,為調侃時尚人群而宣言,在她的設計哲學中冷詼諧并置調侃并結合高度的剪裁設計感; 2015年在倫敦創立品牌SIYANG MENG; 2016被英國DEZEEN雜志評為LCF MA畢業生TOP5設計師之一; 在校作品被編入設計師RICHARD SORGER和SIMON SEIVEWRIGHT出版的《RESEARCH AND DESIGN FOR FASHION》2016赴北歐參與Fendi &LCF 合作項目Saga Project。項目成果獲得極度認可被收藏于SAGA DESIGN CENTER; 曾工作于J.W. Anderson倫敦工作室。曾就職于CELINE,Dover Street Market等國際品牌; SIYANGMENG野生作品集導師入圍國際賽事,2018米蘭REMIX皮草設計大賽全球10強(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入圍者)并斬獲唯一銀獎,創造了大陸地區選手最高獎項的記錄。 01. 關于藝術表達和敘述手法 很多同學在剛開始覺得最困難的就是做藝術表達,這是很多學生在院校里沒有接觸過的內容,然而也是開始一個主題創作最先要具備的基礎。無論是抽象的靈感概念,或是自己的一個經歷,又或者是創作一個完全虛構的故事,都應該學會讓自己在成為一個設計者之前先成為一個藝術家,一個編劇,一個導演,一個策展人……當你帶入不同身份去認知你的主題時,你該如何組織你的創作語言呢? 把自己想象成為一個導演,你想要用什么樣的角色,什么樣的拍攝手法、場景、臺詞,整個故事的節奏怎樣呈現都應成為了你思考的一部分,因為它們都是評判你敘述能力的重要構成。所以一開始培養自己的藝術表達時,不妨帶入一些身份,轉換一下傳統的、平庸的描述手法,你會發現你開始變得更有創造力,你的主題故事也會更有吸引力。 02. Moodboard的多種形式 Moodboard可以說是很多同學最早接觸創作的第一個學習階段,就是先建立一個情緒板,但是我發現很多學生已經對于Moodboard有認知偏差了,只抓住這一個表達手法去堆積自己的素材,是不能夠有效的完成邏輯主題思路的,情緒的培養可能也顯得有些速成。 這一次的夏令營我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一本雜志的創作中,讓大家去尋找各種表達主題和情緒的手法,然后整合在這本Zine當中。不僅僅需要去思考你的敘述方式,也需要去思考情緒的色彩、文字、圖像以及如何通過排版和裝幀來呼應主題。每一個同學在這個創作過程中,都發現了自己或多或少有表達的障礙,或者發現了自己在表達手法上非常的有局限性。 我挑選了3個Team的作品來跟大家分享,也對三位來自不同學校的參與者做了一個簡短的專訪,他們講述了在雜志中呈現了怎樣的故事,運用了哪些手法做表達以及創作過程中帶給他們的很多思考。 03. 「50% Zine」 Editor:Edi、Xivi Wu、Yout 整本Zine的設計概念 Edi:Zine的名字之所以叫“50%”,是因為我們三位創作者都是剛過成年的年紀,但冷冰冰的一個數字并不能代表我們的心智是成熟的,處理事情的方式是成熟的,我們處在一個有一絲迷茫的過渡期,既不是未成熟的10%,也不是快成熟開花結果的100%。 Xivi又提出來“成年人的世界是什么樣的”的概念剛好和她的主題相符,我們目錄的小標題就定為了“反對成年世界的一些刻板印象”,從情緒的角度(Anxiety),物理屏障的角度(Manturity),垃圾的角度(Trash)以及引申出更多的東西對雜志進行設計,甚至還有歌曲、穿搭的推薦,和一些有意思的建議。 雜志里有很多對頁的大圖部分,我個人來講認為現在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大家每天都在看短視頻,不停的刷來刷去,我不認為出現大量的文字會讓人在第一時間有想要讀的欲望,而圖片是表達情緒很直觀很有效的方式,雜志中文字內容的部分很少,主要是大圖、中圖、小圖;野生的老師們也給了很多指導,最后決定把文字部分和雜志分離,以夾頁/夾冊的形式放進去,照著圖片對應閱讀。 故事表達 Edi:我的圖片部分全部是我自己的,有些是老照片,有些是Yout幫我拍的,有些是之前跟朋友一起玩拍的,我選擇用圖片的形式做最直觀的表達,圖片比文字更能直觀的體現氛圍和情緒。 文字部分是我的親身經歷,因為很多人不理解焦慮的情緒,并認為在成年的世界這沒有用的情緒是不應該有的,但其實我覺得是不對的,在夾頁下方有一首歌的歌詞對應表達。 創作感受 Edi:第一次用這樣的形式去創作主題故事。開始的時候真的很痛苦,有點找不到要表達的方向,但后來一邊做一邊找思路最后從自己的影響入手拍攝了很多內容,我學到了一件事開始想的不一定是你最后做出來的,不要太早去限制自己的表達,而且不論好壞要先快速的出一些素材進行嘗試,才有改進與選擇的余地,不要怕被否定。 這是一次很難忘的課程,從原本不會運用PS、ID等軟件,因為想要做好這本Zine,咬牙學會了這些硬技能,也學到了一些如何將靈感轉化為作品的技巧,不足在于應該更謹慎的查看一些內容,文字的校對就不會出現一些低級的錯誤,希望下次有機會做出的東西可以更完美。 04. 「ZhuiZhuiBuAn 惴惴不安」 Editor:Yang Qi 、Yuqi Deng 、Ruijie Lee 整本Zine的設計概念 Yang Qi:我們整本是虛構故事組,我們三個每人都在Margiela身上挖掘出吸引我們的點,由被解構的鬼娃娃到拼圖王國與影子王國的上帝視角,再次鏈接轉換到孔雀神的降臨,最終神化為雕像給予人自省的態度。 為了表達視覺畫面的沖擊力,我們選用了不同種類的紙張厚度與觸感。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用惴惴不安的一種心理狀態來圍繞串聯我們三個的故事線索。這種以小組一起督促完成的作品,我認為是一個人無法達到的成就和情感。 故事表達 Yang Qi:在我眼里,眼睛的溫度告訴我, 每個人都想方設法的去展示自己特立獨行的一面。他們像極了孔雀。孔雀?高傲的、炫耀的,甚至是美極了!我的身體安裝著一雙這樣的眼睛去審視世界,我的身體安裝著一雙這樣的眼睛走進了野蠻生長的密碼門,我的身體安裝著一雙這樣的眼睛去認識Maison Margiela。 課程前幾天陽老師和楊老師給我們推薦了可以更多角度去了解馬哥的聽說讀寫,書、紀錄片、音頻等一些導致我睡眠不足的充足學習資源,Research,Brainstorming,Research,Brainstorming,Research,Brainstorming,Research,Brainstorming,Structuralism,Introspection…終于找了自己的表達方式。 高傲的孔雀啊,你是否太過張揚,天啊,神啊,你是否會去懲罰她的自大,在我還在猶豫還在幻想時,天空突然出現一道閃電劈死了孔雀。哦!她死了,你是否會對她好奇?你是否在一個陰暗的角落暗自竊喜?如果她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該,神會把她變成雕像,你要知道,自省是勇敢而又神秘的力量。 05. 「COGNIZE」 Editor: Yijing Wang、Zhuolin Wang、Tinghui Lee、Xuhui Zhao 整本Zine的設計概念 Verasin W:首先這是本雜志,所以觀眾認知它就是個過程,我們通過視覺感受的顏色灰、藍、黃、紅來引導觀眾,藍色是對自我認知,關于自我的探尋,我們所認知的事物是有局限性的,你是否能夠充分認識自己,What’s me?灰色則是對于外在的認知,外在的不完美下是否具有強大的力量。 黃色和紅色則是對于外界的認知,黃色是現代通訊工具的便捷反而像網一樣束縛了我們,不如變成一只蜘蛛,我們可以在網上行走而不會被纏繞,紅色則是通過兒童認知外界的視角來盡可能接近真實世界,紙的材料上我們采用了300g的彩激紙,我們通過觸覺來選擇,也是我們對于雜志的認知。 故事表達 Verasin W:開始探究我的“眼睛主義”的真實,我通過兒童的視角來看世界,了解他們。因為他們才是Keep real,就像Margiela一樣,兒童看待世界有一定的自由意識,毫無功利,具有單純的一種審美行為。所以我稱兒童期為“蜉蝣世界”,美好精彩而短暫。相反成人總是在各種各樣的規則上阻礙了對于事物表現性的感知。 兒童從認知到思考到表達整個過程都很有趣,最吸引我的是他們的表達方式,其中我選擇了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他們改變外形,往往變形的很夸張,卻仍然能讓人一眼認出來具象;第二種方式他們會對于物體進行自由分割和重組。所以我想象在一個“非我”的空間站,盡量摒棄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做了以下的實驗對于五官的重組(二維),對于手的變形(媒介是手印),對于文字的重組和編輯,對于聲音的重組和編輯等等。 創作感受 Verasin W:短短的15天,卻像濃縮了1年的學習一樣,真的學到了很多。因為第一次做這樣的主題和故事不像普通的Moodboard,所以每天壓力很大,但是感覺每天都十分充足飽滿,從確定主題到如何調研,什么才是調研?一手調研和二手調研的工作,每天老師都會緊緊地走課程,每天都會面臨不同的痛苦,但是通過老師的耐心與幫助,每天都能突然豁然開朗的感覺。 這感覺真的很神奇,令人覺得一切都值得!到后期排版課教的軟件,短時間內熟練使用,所以我個人覺得,人還是要折磨一下自己,你堅持了,努力了,真的就是感覺自己收獲滿滿,特別有成就感,特別開心!而野生就是這么一個有實貨的地方!在這里也遇到了一群可愛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人生一下子就有意義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01084613885